回到頁首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延長線@利澤簡

延長線@利澤簡

利澤簡位在宜蘭五結,過去曾經是個興盛的河港,而聚集船隻的碼頭便稱為「渡船頭」,過去因為五結沿海地區常河水氾濫,河流被填成道路,舊的水路於是消失。我們希望延續去年「河流」的主題,與在地居民、青年、國中學生共同探索在地河流文化。針對利澤簡八大庄進行主題式踏查、發展由在地社群形成的走讀行程,融入互動式教材的製作,透過走讀帶領國中生、宜蘭青年認識社區,並藉由發行《加禮遠》刊物,匯集社區人們的聲音,共同編集屬於地方的發聲平台,讓刊物內容及走讀內容可以相輔相成。而除了「走」,亦融入「騎腳踏車」及「划船」的多元體驗,用不同角度觀察我們的環境,寂靜的社區能夠多點觀看的眼睛及分享的聲音。

Kebalan的流流之心|一部流流社青年對於噶瑪蘭族文化學習與實踐歷程的紀錄片

@ 2022-12-28

《Kebalan的流流之心》紀錄流流社青年林詠哲與陳恩典,認同自身是噶瑪蘭族裔後,在家中長輩及社區學校老師引導,於日常生活中與課外學習,探索噶瑪蘭傳統文化、嘗試實踐創造並規劃推廣活動。

前導片:https://youtu.be/WnB-Gc6FC70

流流社植物環境教育課程

@ 2022-11-23

由植物專家建志老師帶領社區國中生走進流流社的土地,導覽的模式以植物學的觀點詮釋各個種類植物特性與生長地民族廣泛的植物使用方式。

課程裡介紹了茄苳、竹與苧麻等植物,團隊也透過與噶瑪蘭ㄟ古厝耆老田野調查的經驗說明苧麻為早期噶瑪蘭族人魚線用材,讓學生在導覽中以植物學與民族學族群文化兩種觀點反思生活周遭植物與自身的連結。

我們都是舢舨少年!好野人社區學校舊河道巡禮

@ 2022-11-04

由學生自主設計及規劃環境教育活動,從紀錄片「Kebalan的舢舨少年」,帶大家看到早期長輩的生活樣貌,到這個當代人們如何與水生活的情形,進一步帶利澤國中的學弟妹思考他們對這條河的所見。

活動總策劃-芮瑜也結合了從花蓮豐邊帶回來的噶瑪蘭族常吃的食物-青苔,讓學生可以有味覺上的嘗試。在看完紀錄片後,大家一起透過划船的方式,實際感受在河上的視角,並且到舊河道的島上進行小活動。

過程中游好野人社區學校的老師們引導,讓學生培養自主規劃活動的能力,也去思考如何將地方文化轉譯給同儕,一起向環境學習。

流流之心實境遊戲

@ 2022-11-04

噶瑪蘭族的祖先飄洋過海來到台灣-宜蘭這片土地,我們透過實境活動來找尋散落在各地的流流之心碎片,要將這顆心完整的拼湊出來!

關卡共有四關,由宜蘭噶瑪蘭族-流流社部落的族人帶領,帶大家認識阿里鳳鳳編織、早期族人捕魚的智慧、取之於環境食材製成的噶瑪蘭茶以及從花蓮豐濱新社族語,將這些噶瑪蘭族的文化融入生活中,推廣給更多人!

大葉山欖-噶瑪蘭族人的精神象徵|qasup果實採集體驗

@ 2022-08-14

2022是個充滿大葉山欖的夏天,

小河循跡培養皿,我們沿著冬山河畔,與噶瑪蘭族族人,一起探索關於他們的精神象徵-大葉山欖。

好野人社區學校的學生詠哲與恩典,是噶瑪蘭族人,從小,他們的生活與大葉山欖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他們會跟家人一起在大葉山欖盛開的季節去採集果實,冰在冷凍庫的大葉山欖果實,也成了夏日消暑、解饞的最佳冰品。

今年,他們與團隊一起策畫了大葉山欖採集體驗活動,由詠哲與阿公一起在流流社的百年大業山欖樹下,向好野人社區學校的學弟妹們介紹大葉山欖的故事,再一起去尋覓、採集大葉山欖的果實。

一個人採果實,或許有點無趣,一群人採果實,多了更多共同的回憶。

 

蝸牛式|利澤簡社X加禮宛社走讀

@ 2021-11-24

本次計畫,我們設計了兩條走讀路線,串連起五結鄉的四個噶瑪蘭舊社,其中一條路線就是「利澤簡社X加禮宛社」的走讀。

騎著自行車,在團隊成員張峻浩的帶領之下,我們從五十二甲濕地一路來到利澤簡老街,了解這裡舊河道的變遷、曾經繁榮的河港文化、永安宮媽祖廟等老街上的文化背景,接著騎著自行車到另一個噶瑪蘭舊社-加禮宛社,行經聚落的信仰中心,透視噶瑪蘭人的文化樣貌,就好像穿過時光機一樣,從環境看到他們生活的樣子。

而最後,我們到了秘密景點海邊,可以了解到其實聚落的位置離海邊真的很近,而這也呼應了噶瑪蘭人依水而生的生活樣貌,他們的生活與海、濕地、河流是很緊密相關的!

如果你還沒來過五結沿海的噶瑪蘭舊社,歡迎大家有空來跟蝸牛一起游讀冬山河!

游讀冬山河|流流社舊河道-小河舢舨航行體驗

@ 2021-11-24

冬山河是宜蘭溪南地區重要的河流,而生活在冬山河畔的噶瑪蘭人也依水而生。在冬山河畔有個噶瑪蘭族聚落-流流社,在聚落旁便有個冬山河的支流,因河道被截彎取直,現在大家都叫她舊河道。

這天我們與流流社的林天成阿公、利澤國中的學生一起在舊河道航行,觀察水上的生態、環境,感受在河上的氛圍,在河上的視角,跟在岸邊看河的視角是很不一樣的,而我們也在船上,感受到了在河上載浮載沈的感覺。航行在舊河道,我們登上的河上的小島,那小島真的是秘境呢!到了小島上,引導學生感受這條河,如果可以對這條河說話,會想對他說什麼呢?

學生跟著自己的感受畫出了這條河的樣子,或是與這條河的回憶,並在畫畫後與我們分享他們的看見。跟著小河舢舨航行體驗,我們希望它不僅僅是身體上的體驗,也可以是心理上的沉澱,沉澱過後,就能跟這條河有更緊密的關聯!

《加禮遠》第二刊「與河共生——流域裏的人群」誕生了!

@ 2021-09-20
《加禮遠》第二刊「與河共生——流域裏的人群」誕生了!承接著創刊號「看見溪南」框出的冬山河流域,第二刊往下討論的是這些依水而生的人們——加禮遠河流域裏不同的族群和發展的產業!
 
《加禮遠》是個很新的團隊,團隊裏的夥伴都是二三十歲的返鄉青年,在不同的領域上努力,我們共同意識到了一件事——孤軍奮戰太累了。
然而,互相依靠、相濡以沫似乎不是長久之計。
《加禮遠》第二刊很特別,宜蘭在地青年從論文爬梳、實地走訪、資料彙整、編輯訓練到內容校正,手把手地帶著這些溪南青年們從無到有的產出。
依著河瞭解自己的土地,以不同視角看待家鄉。
這一個夏天的晶瑩剔透,實習生們各自寫出了感想心得,有的以詩、有的以文,有的是笑開了心與受訪者的合照。 這個夏天獨一無二,因為這條河在各自的腦中,已經流出了屬於自己的模樣。
 
蒐集了這群溪南的孩子一個夏天的晶瑩剔透,團隊美術設計李季蓉創作了主視覺。
 
剔透的冬山河很大,有著說不完的歷史、看不完的美景,上頭也曾住著數不完的人們;流域裏 的我們很小,騎車去做田調一下就沒油、不知道訪談究竟要問什麼話、遇到大雨滂沱被困在了廟口......我們和曾待過的人們,面對這條大河,都是很小很小的存在。
我們是很小的人、看得很狹窄、感動很片面,但我們把很大的河放進腦子裏,放進夢裏。
我們狂妄地為冬山河上色,試圖抓一把這個夏天的冬山河,被自己這個自然而然、接近荒唐的行為逗笑了。
 
◉——加禮遠最新消息在這邊——◉
刊物發表會活動資訊| https://fb.me/e/1xMA1VzP7

◖ 河岸舊社·沙河之間 ◗游讀噶瑪蘭舊社的人文風景

@ 2021-08-31
 
走著讀,坐著讀,游著讀,
如果空間是一本書,那會是本什麼樣的書呢?
蝸牛式 #走讀 最新路線隆重登場!
在冬山河畔,沙與河之間,
噶瑪蘭人依水而生,水岸旁是他們的家園。
在漢人來到蘭陽平原以前,平原上的噶瑪蘭人主要居住在冬山河與宜蘭河畔的低濕沼澤帶,以及兩條河的支流岸邊,過著依水而居的生活型態。
 
這次的冬山河游讀計畫中,我們根據在地的文史資料,精心設計了兩場不同的走讀路線,除了聽有關地景背後的人文歷史,也在每個不同的地方設計互動小遊戲,歡迎有興趣的人報名唷!
 
走讀旅程重點
冬山河下游的沙丘與溼地
噶瑪蘭舊社的歷史痕跡
冬山河的河道變遷
冬山河水運的輝煌歲月
 
路線資訊:此二路線將搭配腳踏車進行活動!(報名的朋友我們會準備腳踏車哦~)
 
◖試營運優惠場◗
日期:2021.9.2(四)
時間:15:00~18:00
日期:2021.9.3(五)
時間:15:00~18:00
 
◖假日場◗
日期:2021.9.26(日)
時間:15:00~18:00
日期:2021.10.17(日)
時間:14:00~17:00
 
更多報名資訊請看「蝸牛式 Drifting Kaliawan」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riftingkaliawan
 

蝸牛式|流流社X婆羅辛仔宛社走讀路線踏查

@ 2021-08-14
人們說噶瑪蘭族善於與水共存,而實際上走入噶瑪蘭的舊社,會發現這與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宜蘭的舊名叫做「蛤仔蘭」或是「噶瑪蘭」,在噶瑪蘭族語裡,就是平原之人的意思。在海與冬山河畔之間的聚落,正是噶瑪蘭的舊社的所在地,包含了加禮宛社、流流社、婆羅辛仔宛社、利澤簡社。
 
在靠近冬山河畔的兩個聚落-流流社、婆羅辛仔宛社(現在的社尾),除了住家、廟宇之外,還有許多的魚塭、濕地,騎機車可能很難發現這裡的地形,但騎腳踏車就能感受到,高底起伏的坡度與聚落之間有著巧妙的關係,而這正是隱藏在歷史裡,人們與環境間共存的智慧!
 
這天與同住在宜蘭溪南地區的青年們一起踏查這條走讀路線,微風輕輕吹,騎著腳踏車悠遊在冬山河畔,大夥兒一起實際走訪認識噶瑪蘭舊社的文化與歷史~
 
更多資訊請見「蝸牛式Drifting Kaliawan」臉書粉絲專頁:

關於《加禮遠》蝸牛式裡的Kaliawan

@ 2021-06-30
 
《加禮遠》是一本雙月刊物,而加禮遠是一條河,一條後來人人都叫他冬山河的河。
.
「加禮遠」是宜蘭沿海噶瑪蘭族的舊社之一,
在噶瑪蘭語裡是「尖尾瑪瑙珠」的意思。
.
加禮遠河是宜蘭溪南地區重要的河流,
給人們帶來自然資源,
也讓人們依著水域生存,
成了地區發展裡的不可獲缺的重要元素。
.
河流與人類文明是分不開的,
有河的地方,就會產生生命,孕育著人類的文化;在多雨的宜蘭,更是如此。
宜蘭的人、地、河之間,長久下來,發展出了獨特的默契和回憶⋯⋯
.
從現在開始,我們即將沿著加禮遠,探索流域文化圈的樣貌!或許是人們生活裡所醞釀的文化底蘊,或許是自然變遷裡的生態風景,又或許是累積堆疊在不同世代裡的經驗與記憶。
.
加禮遠是一條河,
一條後來叫做冬山河的河。
從現在開始,
《加禮遠》承擔了這條河的生命力,成為溪南地區文化與生活的書寫平台;
讓這份刊物就像河流一般,蜿蜒地承載萬物的生命脈動!
而蝸牛,也將透過蝸牛式,
用不同姿勢、不同速度、不同視角,
帶著大家悠游於這條河的流域之中。

利澤老街動起來!好野人社區學校出動

@ 2020-11-12

利澤地頭蛇的地方視角!

11月初,利澤老街又再度動起來啦~

這次我們也一起參與利澤國際偶戲村所舉辦的老街動起來活動,

與利澤國中的同學們一起上街介紹利澤的故事,

大夥兒一起討論過後,我們決定將這些日子以來累積認識社區的成果一起向民眾展現,

#社區趣味塔羅牌X#蓋章遊老街

我們將這些日子的成果印成簡易的牌卡,而同學們成為了最佳(騙)神棍,透過牌卡的小遊戲讓前來的民眾可以認識這些小朋友們在利澤生活的故事,包含每一次我們走入社區認識社區的趣事、冬山河伯的偶戲共創、帶領遊客遊玩自己設計的遊程等;另外,我們也用利澤國中同學設計製作的橡皮章,帶遊客逐步認識老街!

除此之外,我們也結合了住在成興的淑珍阿姨炒的「利澤花生」、噶瑪蘭ㄟ 古厝民宿,阿公及阿嬤特製的「噶瑪蘭茶」,在現場與大家分享!

 

小河編集部在地商家故事採集|孵化場、理髮廳、單車行、麵包車、利澤花生

@ 2020-11-05

持續挖掘在地故事!小河編集部出任務~

發現地方故事的第一步,就是走入田野與在地的居民對話!

這次我們一口氣與訪問五個利澤地區的店家~分別是位在利澤老街上的永存腳踏車行、每天定時會在利澤出現的麵包車、利澤老街後街的新合益孵化場、弘明理髮廳,還有位在成興的炒花生高手-淑珍阿姨!除了記錄下他們開業的經過,我們更邀請老闆們與我們一起參加利澤你好假日市集,共創出屬於在地的活動!

#1永存腳踏車行

在利澤永安宮媽祖廟旁邊的「永存腳踏車店」,在利澤老街已經經營超過五十年!

老闆不叫永存,他是永存的弟弟,小小的店裡藏著很多腳踏車,我們只知道那是腳踏車,但在老闆眼中每台都有著不一樣的生命。

常常幫大家維修腳踏車的老闆,維修過的車不計其數,每台他修過的車,他都能清楚記得車子被送來時的模樣,在他的巧手下,原本要被丟棄的車再度擁有了新生命!

 

#2新合益孵化場

五結是鴨子的故鄉,以前宜蘭溪南有十幾間敷鴨場, 其中利澤老街附近就有三四間 。新合益孵化場在利澤老街後街,打開鐵捲門,一個個巨大的櫃子讓人誤以為是冰箱,打開來看原來是鴨子的窩!

排排坐的鴨蛋們在老闆的呵護下各自努力長大中!老闆拿起手電筒,向我們解說鴨子在蛋裡長大的過程,快成熟的蛋裡面,真的看的到有隻鴨子躺在那裡!

全盛時期,老闆說一個月可以敷60萬隻左右的鴨子,除了賣給養鴨人家,近年也會有些來自東南亞的朋友來向老闆買蛋~沒錯不要懷疑,就是買來吃的鴨仔蛋!!!

 

#3弘明理髮廳

利澤老街後面有一間古早味的理髮廳,不像現在的店面擁有fancy的室內設計,或是什麼閃亮亮的招牌,經過更可能會誤以為他是個普通的民宅,但一進去看,才發現這是一間街坊鄰居常來的理髮小店(生意真的很好!)

老店裡舊式的座椅、價目表以及洗頭的檯子實在太Q,早期阿公更蒐集了報紙上的明星照片當作剪髮的範本,如果來剪髮需要等一會兒,還可以跟店草阿弟仔聊天。

 

#4麵包車

總店位在羅東的麵包車老闆,幾乎每天都會開著他的車子到各個地方賣麵包,從羅東到蘇澳、五結、壯圍等地方「巡迴」賣麵包,老舊的車子,加上超台味的廣播音樂,配上古早味麵包,一整個滿足大家的味蕾,也成了利澤地區居民、小朋友下課常買的美食之一。

 

#5利澤人文,花生好事-淑珍的魔法廚房

大廚淑珍,就是魔法廚房的掌廚人!她堅持手做的料理,只要用手做的食物都變得出來!使用最天然的食材、不添加任何化學添加物,就是因為對品質跟材料上的堅持,吃到淑珍親手做的炒花生時,眼睛直接發亮!

聽著她說起一年當中所做的各種料理,從拜拜用的各種粿,什麼紅龜粿、草仔粿、發粿、菜頭粿,還有湯圓、麻糬、粽子、醬油、花生、菜脯.....聽完後想問淑珍:妳到底還有什麼不會的啦!然後更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裝花生的瓶子,居然是豆奶瓶,原來有認識的朋友都會拿喝完的豆奶瓶給淑珍裝花生,洗乾淨後,她就將不用的玻璃瓶重複使用!



 

 

 

 

利澤老街體驗設計|一場流動性的共創

@ 2020-11-02

利澤老街秋日限定!

10/24(六)利澤你好假日市集,我們邀集了許多在地店家、外地攤主、免費市集攤主,還有利澤國中的同學們一起來場甦醒老街的行動!

經過上半年度的培訓,利澤國中的同學們對利澤的文化更加的熟悉,而在這次的市集當中,他們更是一起腦力激盪完成了兩場最利澤的導覽及實境遊戲體驗活動!

#1老建築眼中的利澤文化|民家館導覽及參訪!

我們與利澤簡民家館合作,由同學發想導覽內容,並自己設計媽祖明信片及手作餅乾!過程中也跟民家館主人盧姐一起討論活動的內容,用不同的視角帶給居民及遊客最原汁原味的利澤文化~

#2老街實境解謎遊戲|帶你透過尋寶揭開利澤老街神秘的面紗!

整個老街都是我們的遊戲場,我們串連各個利澤內的特色景點,帶領遊客從玩的過程中更認識老街,暗藏的機關、線索中,藏有利澤百年來的演變,學生們也化身為流動導覽員,讓人們更深入了解老街。

冬山河伯來了!利澤偶戲共創開演

@ 2020-08-13

為期三個月的假日社區學校課程,

我們與利澤國中的孩子們一起訪問家中的長輩,

開始挖掘屬於利澤地方的故事,

牽罟、淹水經驗,以及跟河水有關的生活回憶,

是利澤居民過去生活的一部分,

我們與學生一起將這些故事蒐集起來,

並跟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的無獨有偶偶戲工作室合作,

將故事轉譯成偶戲,讓學生透過表演藝術、肢體的舞動、團隊合作,

打開五感,演繹家鄉的故事。

密集的練習過後,週日晚上,與居民們相邀來看戲,

五十二甲溼地旁,傍晚時分難得的人潮聚集,

以濕地為背景,利澤故事為基底,並由學生們、偶劇團共同的合作,

演出正港的利澤故事,穗花棋盤腳下,也展現了這幾個月來,

與居民們蒐集而來的老照片及人們在冬山河畔生活的記憶。

當冬山河伯與小朋友一起從舞台走出來的那刻,心裡是感動的,

一個美好的活動絕不可能由一小群人就可以完成的,

靠的是大家的付出以及努力,

人與人之間交織出的回憶,

更讓這些事情有了更棒的意義!

小河編集部聲音採集工作坊|聽說利澤Ting Shou Lize

@ 2020-08-01

採集第一彈-讓我們一起聽說利澤!

我們可能熟悉用相機攝影、錄影,或寫寫字留下地方的故事,但你是否曾經單純用耳朵聽聽地方的聲音呢?這次我們邀請到來自台南聽說STUDIO的超級爸爸-Nigel Brown,來跟我們一起在利澤聽聽又說說,

我們一直以來依賴眼睛去認識這個世界,這個下午,我們用耳朵開啟了另一個世界。

廢墟聆聽散步、市場採集聲音、利澤簡民家館即興創作。

我們將整個空間當成一個樂器,先去聽本來就存在的聲音,再去回應它,彷彿聲音的纏繞畫,在空間中、時間軸上製造各種聲音的形狀,一邊聆聽一邊回應彼此的能量,那種融入環境成為樂器的一部份的感受是前所未有的!

工作坊的最後在豐盛的下午茶中聆聽我們的錄音,謝謝所有參與者一起共創這充滿聲音的下午!

利澤軍艦大隊的誕生X老照片大募集

@ 2020-06-29

小河流域與居民一起做船

6月開始,計畫已經慢慢的在軌道上,

我們與五結、冬山的居民,一起當木工師傅,

在利澤廣惠宮前開起造船廠,

3天的造船時間,我們同時進行老照片的募集,

希望可以在第三天的下水儀式中,在五十二甲溼地旁呈現居民的故事,

敲敲打打的木工魔鬼訓練班就這樣展開!

 

你心內的社區是什麼樣子呢?

老照片募集的過程中,

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當我們對於在地民宿業者募集五結、冬山的老照片時,

得到的回應大多都是

  • 我不是這邊的人耶
  • 我們是從外地搬來的~
  • 我們家沒什麼老照片

而一開始我們設定的條件:宜蘭、五結、利澤、冬山、跟河有關的生活等等,

對他們來說似乎有點困難,卻也讓我們去反思,

我們似乎太看重在一個「地理」社區的範圍,

我們應該更看重於「心裡」社區的形成,

老照片蒐集的目的,不僅僅是形成在地的故事,

更希望透過蒐集讓居民可以回顧自己的生命歷程,

利澤簡身為一個古老的休息之地,

來來往往的人們匯聚在這邊,

有些人在這邊住了下來,

有些人只是經過這邊,

對這邊有認同感的又有哪些人呢?

回上頁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