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頁首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卑南行動

卑南行動

本計畫以找回1920年至1930年間卑南庄的空間及建築,並將其將過往隱蔽的空間資料圖面視覺化,還原卑南1920的原初風貌。 卑南原是卑南社所在地,1920年設立卑南大字行政區後,曾是卑南區(鄉)的行政中心,期間歷經1920年代卑南社搬離及轉為閩南聚落,1930-1970年代閩南移民拓墾臺東平原,以及1974年後併入臺東市的百年歷史,可說是臺東歷經國家治理及族群遷徙融合的現代化縮影。然而這段臺東的深層記憶長期遭忽視,加上人口老化及最後參與的世代凋零,近年來面臨消失的危機。 本計畫在資料整理後,規劃在卑南社區進行主題展覽,捲動社區的關注;此外與學校社會科課程合作,將卑南的議題帶入教育現場,形成教案,讓卑南的變遷成為大眾所能理解,臺東現代化的時光廊道。

試著畫出記憶地圖

@ 2022-11-23

我們開始用口述資料,嘗試畫出記憶地圖。

找了很久,為了兼顧原貌和方便操作,最後選擇目前最早的完整航照圖,1979年的航照圖當底圖。

我們先根據長輩們的說法,試著畫出南清宮的五營,接著逐步完善化相關資料,完成信仰範圍。接著會開始嘗試畫出卑南社的範圍樣貌,以及各種政府機關的運作機制。

 

 

地圖工作坊

@ 2022-11-23

10月29日,在完成實地踏查之後,我們辦了一場地圖工作坊,學著用線上平台Storymaps,來繪製地圖。

Storymaps像是一個地圖的網誌,可以透過地圖的座標定位及點描,也能匯入過往的歷史地圖。用這方法,加上圖片和文字,很快就形成一個用地圖說故事的方式。

這次工作坊學完之後,我們便開始嘗試畫自己的地圖。

 

 

 

踏查工作坊

@ 2022-11-23

訪談之餘,我們規劃由實地走訪,來了解卑南聚落在空間上的安排,以及文化記憶的樣貌。

台東女中社會科的老師們是我們的重要合作夥伴,希望藉著這次的訪談記憶,可以轉化為一個台東鄉土課程的內容。經過幾次共識會議討論後,我們在9月底安排了一次實地踏查工作坊的活動。

我們設定一個90分鐘的路徑,走過傳統房舍、公共空間到農會及鄉公所的產業機構。這樣實際走訪,大家對既有的路徑有更多了解,也可以繪製想像的地圖了。

 

地方記憶田野調查

@ 2022-11-23

為了瞭解百年前的卑南與現代的差異,從7月起,我們訪談許多長者,調查過往的樣貌。我們訪談了很多位長者,有不同家族、不同背景,在台東及卑南各個領域有諸多貢獻,從他們的言語,勾勒出卑南過往在產業、宗教、人際親屬及政治的樣貌。

今天去拜訪南清宮前主委賴振熊。這位年近90的長者侃侃而談,講述二戰前卑南的生活樣貌,尤其是林家磚窯場如何提供磚瓦,建造起王家大院及各家的祖宅。

最後,他帶著我們走訪磚窯場的遺跡,以及卑南大圳的水道。當年周遭的甘蔗田,如今已被釋迦園取代掉,讓人不驚訝異社區地貌的改變相當驚人。

 

卑南1920記憶風貌計畫簡介

@ 2022-11-23

卑南行動的團隊是由台東及卑南各地青年一起組成,希望從歷史記憶爬梳台東記憶,重建台東的公共文化參與。

卑南村是臺東平原發展的重鎮,過去是卑南社的所在地,1920年代後逐漸轉化為閩南移民的農業聚落。這裡有著深刻的原漢交融,以及糖業發展,各式地方國家現代化軌跡,可說是臺東平原的文化記憶寶庫。卻因產業外移加上過度包裝的觀光發展逐漸被邊陲化,留下大量公共空間閒置,有待重新捲動活化。

我們從6月起開始執行卑南1920記憶風貌計畫。希望以卑南社區1920年至1930年的空間及建築為主題,藉由將過往隱蔽的空間資料圖面視覺化,轉為社區可理解的地圖資料,並且以教案的方式,與學校合作,帶動社區的關注,以及將臺東歷史記憶的議題帶入教育現場,產生大眾推廣的效果。

回上頁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