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頁首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age banner
首頁 行動者們 廓仔制造
:::
2023/10/23

共創工作坊➠透明文化層

共創工作坊➠透明文化層

共創工作坊的名稱叫做「透明文化層」,「透明」啟發於藝術家玫慧的創作媒材(保力膠),「文化層」則源於花岡山遺址「事件」的聯想。

工作坊作為計畫的階段性整合,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一一體現研討會的創作成果(意見),同時又達到意見整合與共創的目標。

於是我們規劃了一個長達6小時的工作坊(笑),裡頭包含了三個重要環節:首先以「考古探索」拉開序幕,並帶出動感研討會的成果;接者是「透明磚製作」,此過程是體現共創的階段,參與者們將「生痕化石」,也就是拓印過的陶片與「實體化石」,又名濱海採集物件,凝縮成一個個不同規格的「透明磚」,以作為後續裝置的元件。

最後「造型發想」,則以「透明磚」的長相與規格,以及位處花蓮市的「日出大道」與「太平洋公園」等城市空間進行發想,運用模型材料,如:木棍、積木、小型五金製作符合場域的街道家具(Street Furniture)模型。起初有些擔心時長太長,以及部分內容須在戶外執行,可能會造成參與意願低落,沒想到第一場最終參與的人數竟然超出預期,我們都覺得意外又開心!(原來花蓮的朋友都是長跑型的選手,適合高強度的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在造型發想階段,或許是因為帶入了大家現實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場景,每位朋友都像是被觸動了開關,突然間有好多想法湧入腦海,並馬不停蹄地透過雙手實踐。有位參與日出大道主題的朋友最後向我們分享,她說她希望日出大道不再是法國巴黎的香榭大道,並希望上頭的元素除了可以體現在地意象,同時又能夠匯聚親朋好友來到大道上,因此她將作品取名為「我和我們」。

另外參與太平洋公園的朋友,則紛紛地與大海做了聯想,有朋友搭建了戶外的吧台空間,希望在公園的場域中,有一個可以近距離的享受海景並與朋友相聚、放鬆的地方;有朋友做了神似海浪造型的瞭望台,希望在浪頭上依舊可以無旁鶩地眺向遠方。有一位朋友則構築了像是「迷宮」的裝置,她說離鄉又返鄉的路程就像是迷宮,妳要層層的遞進,才能真正地「回家」。

透過共創工作坊,我們好像又朝理想更近了一步,雖然現階段沒有具體的實踐機會,但光想著有好多關於城市的想像正在蠢蠢欲動,就覺得異常的興奮且充滿動力!

共創是一種形式,也是一種匯集意見與聲音的方法。無論成效如何、未來有沒有機會一一實踐,我們都覺得在「共創」的化學反應中,似乎因為不同元素的加入,已悄悄地在發酵⋯⋯

————————————

後記:
因為活動的舉辦,我們認識了一群擁有類似想法、背景,且努力留在花蓮的的青年朋友。當天我們分享了一些彼此的困境與夢想,也說了一些對於生活場景的期待,最後還用大大的擁抱道別和道謝。美好的人都會迎來美好的事,我們繼續耐心期待吧!